您好! 请登录 注册
图片展示

梁江书法展

作者: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 浏览: 发表时间:2018-02-23 00:00:00 来源:新石湾美术馆



展览时间:2018年2月23日——2018年4月23日

展览地点: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(佛山市禅城区江滨路3号)

主办单位:广州美术学院 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 

承办单位:广东石湾酒厂集团

协办单位:广东省民营美术馆协作方阵   佛山市艺术创作院   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  

支持单位: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

执       行:佛山陈太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
学术主持 :李劲堃    

策   展  人:方旭东   

出   品  人:范绍辉  

统         筹:邱健彬  



展览主旨:

在书法传统被某些人丢弃,“丑书”、“歪书”、“吼书”、“做秀书”日渐泛滥,社会公众无所适从的当下,仍不乏人敬畏传统,尊尚法度,以执着态度对待书法这门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。两年前,梁江携书法作品与许钦松举办联展,饶宗颐先生曾题写“书画相生”四字鼓励之。此次梁江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,则由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展标。本次展览共展出著名学者梁江近年80余件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诸体书作,体现了他几十年习书的行程。有四五张整纸联为一幅的宏篇大字,有报纸大小的工整小楷,有隶书、篆体、对联、牌匾、报刊题字和端砚刻石图片等,由此可见他几十年勤奋习书,广汲博取的行程。与常见的展事不同,这项展览没有隆重华丽的剪彩,不搞大事张扬的开幕式。大多观众只是从微信、网讯等媒介得知消息赶来参观。



梁江简介:


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。

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。中国美术馆、中国国家画院、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,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,博士生导师。

中国画学会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七届理事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东南大学、肇庆学院特聘教授等。受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委、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博士答辩委员,2016巴西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评委和论坛召集人、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主任策划委员等。


梁江先生是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著名学者和艺术活动家。他曾参与多项国家重要科研著述,在艺术史和理论研究上成绩斐然。个人著作有《中国美术鉴藏史稿》、《广东画坛闻见录》、《美术概论新编》、《美术学探索》等。他策划、组织的“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”、“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系列展览”、“广东美术百年大展”等大型学术项目都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

梁江部分学术著述

2000年梁江与导师王朝闻

2004年梁江主持黄宾虹学术研讨会

2012年梁江任伦敦奥运会国际美术大会主任策划委员

2016年出席巴西奥运美术大会开幕式

2017年10月梁江任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


梁江原毕业于广州美院,多年从事书画创作,论者推为当今“学者书画”的典范。梁江的书法,尊崇传统,沿续文脉,由长期临习各种书体积聚为坚实深厚的功底,这与时下只知一招半式的“书法家”不可同日而语。在讲究法度,广汲博纳的基础上,他十分注重个性特征表达,下笔灵动率性,苍劲厚拙,气势迫人,彰显出一种强劲的生命力。岭南近现代书坛自康有为、高剑父之后,雄强大度、舒展开张的书风并不多见,梁江的“学者书法”让人精神一振。十余年来,梁江在学术活动之余多次举办书画展。其书法、绘画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、炎黄艺术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国外各种展览出现。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学者而非书法家或画家,几十年从事书法和绘画不缀,只因为这是治学的基本功。著名书论家白谦慎曾说:当今最好的书法家往往在诗人、学者中。梁江“以学养书”的超然心性,或会触动人们进一步思考,当下怎样才算书法家,什么是真正的书法,书法如何才能往前走的深层问题。


作品点评

我觉得要形容梁江先生的书法,最好的词语就是“知行合一”。他熟知书法理论,曾写过一系列书法理论相关的论文,对书法艺术的性质、结构要素、艺术形式因素、书画相通以及写字和书法的差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发。然而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他自幼研习名家法帖,多年来未曾懈怠,这才是他对书法的理解既有理论的深度,又有实践的高度的原因。

——赵兴:中央美术学院博士、广州美院艺术史论教师


梁江在师法前贤的基础上,取精用弘,渐入佳境。其书法,兼擅行、草、篆、隶诸体,于行、草更得心应手。所写篆、隶,不拘成法,用笔挥洒,纵横捭阖,并无篆隶者常见之拘谨习气;所写行草,或飞扬跌宕,或纵笔取势,在自由自在的运笔中,可见其不落俗套、不为法囿的气势。

——朱万章: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中心研究员


好的书法,书写的就是自我,是自由天性的最高意趣。学养丰厚方能对书写内容有更深层体味,才能在格调和气韵上超越俗格。梁江先生为人宽厚,个性鲜明、故书写时能收能放,着力处内敛厚实,舒展处张力四溢。宛如走南闯北的丰富阅历,他对于笔迹墨痕的掌控自有心得。

——黄继谦:中央美术学院现代艺术与批评博士、艺术史论副教授



新石湾美术馆美术馆题字

群贤毕至

水滴石穿

临王献之书法

临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


我与书法

我的童年是和乡下连在一起的。小学时弄到一册没有封面的习字帖,便照猫画虎对着学起来,后来才知道这是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。欧式楷书硬朗方正像宋体印刷字,从欧体入手宛如练武术的扎马步,这个开头很不错。后来眼界渐开,偏爱王羲之、杨凝式、米芾、赵孟頫、董其昌、龚贤等人的书体。中学阶段,曾崇拜过郭沫若、费新我等现代人的写法,以为这样有个性了不起。而对于颜真卿、苏轼等肥厚的字形和柳公权、赵佶、文徵明等人瘦削的笔画,虽也不时揣摩比较,而于临习则不太感兴趣。回想当初,这样学书有如顺着口味挑食,深究起来是没道理的。

没人催促我练字。只是一直读书,写作业、做笔记,能工整清爽,自己看了也提神。班级、学校常有考试排名、写字评比竞赛之类,我一直争取做最前列的优胜选手。这不仅因为潜藏的虚荣心,更有用的是,再没人能小看我这个交不起学费的穷同学。就这样,几十年一直走下来了,练字成了生活的一部份。

写字、作画和做学问,这是我倚重的三板斧,此外的都不是自己的长处。论身份,自己的定位是“学人”。所谓学人或学者,乃是以学问为职业者,类如工人、农人、手艺人。行业不同、术有专攻而已。没有尊卑之分,却有做得好与不好的区别。由于兴趣与职业的关系,多年以来,写字、作画以及学问之于我,是相辅相承的,三位一体,互为基础,互作支撑,一直觉得哪一项都缺不了,弱一点都会受制约。由于这一缘故,我从未宣称自己是书法家或画家。

林语堂说过,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,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”。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则说过,“各种美术,以写字为最高。”说过类似观点的还有邓以蛰、沈尹默等等。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极致,不仅蕴涵着至高之境,而且难度极大。试想想,一管笔一张纸,如此简单的工具这般逼仄的空间,几千年历代无数书家,各种书体都已有人登峰造极,学习和守成已大不易,遑论发展和出新?我向来认为,写字难于作画,写字无暇思索,好坏与否全凭直觉和潜意识。更难的是,诗文、书法都是有品格有气味的。锺嵘论诗,说“使味之者无极,使闻之者动心,是诗之至也”。气味、品格莫可端倪,非言语能描述,既不可教也无法学,除了个人修为和悟性,只能看天意了。

书法之难,远不止于技艺。广东人叶恭绰曾写过一篇文章,题为《写字的修养》,他强调“无精神之修养者,非真正的书法艺术”;“能融会学问、志趣、品格于书法之中,其艺术之成功乃大。否则,小成而已,或不完备而已。”前辈方家心得之言,信焉!

岭南近代书坛出了康有为、高剑父这样的大家,那种雄强、恣肆的内核和舒展、大气的风貌,是我多年心仪手追的。这里的展品是多年习书练字所得,也是不同阶段之兴趣和情性的实录,只可说是习作。攒拢一起在这里展示交流,亟望得到观众方家的改进建议。研习书艺数十年,方得些许收获,足见书法大不易也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梁江

2018年2月10日于广州

文章推荐

 开放时间

       周二至周日 9:00 —12:00  14:00  — 18:00 (17:30后停止进场)逢周一闭馆。

     (如遇国家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,开放或闭馆另行通知,具体敬请留意“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”公众号)

 

 地址

       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莱翔路1号

 

 电话和邮箱

       0757-82789340 

       newart@126.com

版权所有: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       粤ICP备20046975号      技术支持:佛山微快信
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